2025 年 10 月 4 日 星期六       加入最愛
語系選擇:[ 預 設 ]      登入      註冊




回覆主題  [ 1 篇文章 ] 
【嘉義走春】新港不只有奉天宮、鴨肉羹 美!田陌長出藝術工寮 
發表人 內容
一般會員
一般會員

註冊時間: 2021-01-26 09:12:32
文章: 151
暱稱: rosemary
引用回覆 個人資料
2021-02-16 21:32:30
附加檔案:
2.16P3.jpg
2.16P3.jpg [ 99.58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藝術工寮的螺亭,利用螺殼的深溒可拍出非常有層次感的相片,是民眾打卡的最愛。王智勇攝

講到嘉義縣新港鄉,多數人會想到大甲媽遶境造訪的奉天宮,以及奉天宮廟口的鴨肉羹、新港飴等。
這塊出產優質蔬菜、番茄的土地上,這兩年「長」出了11座行動藝術工寮。
在藝術家的巧手下,尋常的工寮蛻變成螺殼、魔術方塊,吸引不少目光。民眾若到嘉義走春,不妨前來朝聖。


附加檔案:
2.16P42.jpg
2.16P42.jpg [ 221.82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藝術工寮中的「螺亭」狀似螺殼,坐在裡面可以拍出超長美腿。王智勇攝

這11處藝術工廠中,嘉義縣文化基金會完成6座,集中板頭村,分別是「彩虹工寮、戴斗笠的工寮、巢和飯糰屋、日出而作、螺亭、農民變魔術」。另5座由新港文教基金會操刀,坐落在菜公村,分別是「田園樂、粉紅獨角獸、避陽遮雨、七彩小屋、大盆栽」。

附加檔案:
2.16P5.jpg
2.16P5.jpg [ 121.58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藝術工寮中的「田園樂」其實是一座牛棚,農民可利用牛肚來休息。王智勇攝

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尚雍表示,文化基金會前年起推動藝術工寮計畫,藉由藝術家的手,把農民在農田旁休息、放東西的工寮變成一座座的藝術品,增加了民眾休憩的功能。民眾一邊欣賞農田風光,也可欣賞藝術工寮的作品。

藝術工寮地點之所以選在新港板頭村,是因為這裡是交趾剪黏的藝術部落,再加上藝術工寮,可看性更豐富。

新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家瑋說,該基金會這兩年和嘉義縣文化基金會一起合作,前年在板頭村做藝術工寮,去年沿著五分仔鐵道,從北港、板頭串到菜公村,以鐵道串聯兩個基金會的作品,打造了多座藝術工寮,希望透過帶狀的串聯,從板頭到奉天宮進香的路線,再到二分之一農場,做一個休閒旅遊的串接,透過藝術工寮的形式,帶動新港休閒產業發展觀光的脈絡。

附加檔案:
2.16P6.jpg
2.16P6.jpg [ 261.68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藝術工寮作品「日出而作」裡面是一個小涼亭,可供農民休息。王智勇攝

附加檔案:
2.16P7.jpg
2.16P7.jpg [ 274.49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「日出而作」外觀是個站立的小農夫,象徵祈求農作物大豐收。嘉縣文化基金會提供

由於行動藝術工寮的創作必須和農民進行溝通,第一年計畫開始時,許多農民對於計畫產生疑慮,大多覺得工寮可以用就好,不必大費周章設計改造。
幸好嘉義縣文化基金會董事謝東哲及嘉義縣議員陳文忠從中協調,說服農民進行農村美學改造,再完成作品後,因為風評不錯,且帶動許多遊客前來欣賞,第二年就有農民主動希望加入這個計畫。


附加檔案:
2.16P8.jpg
2.16P8.jpg [ 259.16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農夫是土地的魔法師,總能將生活中的種子孕育出豐富的食材。稻田間裡的分割,猶如魔術方塊的縱橫世界。嘉縣文化基金會提供

嘉義縣文化基金會去年邀請藝術家鄭陽晟、羅元鴻及張和民,另嘉義縣新港文教基金會邀請黃文淵老師,四位老師在板頭村分別打造4座有別於農地隨意搭建的鐵皮厝,為新港創造更不一樣的風景。(地方中心王智勇/嘉義報導)


附加檔案:
2.16P9.jpg
2.16P9.jpg [ 192.93 KiB | 被瀏覽 40687 次 ]

藝術工寮的「螺亭」,可透過黑白相片,拍出富有圖層意境的背景。嘉縣文化基金會提供


以上資料圖片、文字出處來源:蘋果新聞網


顯示文章 :  排序  
回覆主題   [ 1 篇文章 ] 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


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

搜尋:
前往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