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10 月 4 日 星期六       加入最愛
語系選擇:[ 預 設 ]      登入      註冊




回覆主題  [ 1 篇文章 ] 
血糖多少算高?抗糖尿病先看懂血糖標準值 
發表人 內容
系統管理員
系統管理員
頭像

註冊時間: 2018-08-14 11:33:02
文章: 97
暱稱: wang
引用回覆 個人資料
2018-08-15 14:26:33
附加檔案:
42151666110_05d28f8ef2_b.jpg
42151666110_05d28f8ef2_b.jpg [ 110.72 KiB | 被瀏覽 19859 次 ]

有沒有糖尿病,只驗空腹血糖就知道?
在台灣,常規的健康檢查都會有「空腹血糖」這一項,主要是檢測身體在平常狀態下的血糖值。但有研究指出,空腹血糖只可以篩檢出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。另外還有兩個數值可以幫助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,分別是「糖化血色素」與「飯後血糖」。

糖化血色素
糖化血色素(HbA1c)也是透過抽血檢驗得來的。原理是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、和血紅素結合後,就會形成糖化血色素,若血糖愈高,糖化血色素的濃度也會愈高。因為葡萄糖黏著在血色素上不易脫落,加上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約為一百二十天,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可以反應身體最近三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。

飯後血糖
是指從食物進入口中的那一刻開始後兩小時的血糖數值。最標準的檢測方法是接受七十五公克葡萄糖耐受測試(OGTT):至少空腹八小時,喝下標準七十五公克的糖水後,等待兩小時後再抽血。這時的血糖值可以看出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。
因此,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,例如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、有多囊性卵巢或曾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,年過四十歲之後,每年除了要驗空腹血糖外,也要加驗糖化血色素及飯後血糖值,以免有漏網之魚,錯失了血糖控制的黃金期。

只要血糖值不到,糖尿病就沒關係?
所謂糖尿病前期,是指血糖檢測值介於正常人與糖尿病患之間的高危險族群,在常見的血糖檢測中,其判斷標準如下頁表格。
根據統計,台灣已被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二百萬人,而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險者,也有五十至一百萬人之譜。
有些人的空腹血糖數值在一○○以下,但是糖化血色素卻在五‧六%以上,這時除了考量各實驗室的儀器的誤差問題外,醫師會讓病人在一至三個月後再驗一次血糖,當兩次的檢測都超標時,才會定義為糖尿病前期。
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要儘早開始,千萬不能輕忽檢驗數據所帶來的警訊,當你發現自己的血糖檢驗數字落在糖尿病前期這一欄時,就要開始執行本書的保健計畫,做好血糖控制,改善後天的生活習慣,就能避免成為糖尿病患者。

糖尿病患者只須重視糖化血色素?
依據以往大型的臨床試驗,絕大多數是以糖化血色素作為和糖尿病併發症的相關指標。一般而言,若糖化血色素大於七%,則併發症的發生率,就會顯著地提高。

不過,糖化血色素代表著過往平均三個月的血糖高低程度,所以空腹血糖以及飯後血糖都會影響糖化血色素。過往,因為血糖監測不普及,抽血也往往只抽飯前,因此常忽略飯後血糖的升高。最新的研究指出,飯後血糖高比飯前血糖高,更會影響預後。

隨著連續血糖監測(CGM)的使用普及,血糖波動程度也被研究和併發症有關。所以不論是空腹血糖、飯後血糖、糖化血色素,糖尿病患者其實都要嚴格控制,不可以稍有鬆懈,唯有隨時監控血糖,才能遠離併發症。

熟齡朋友血糖偏高很正常?
最近的研究顯示,經過小鼠的實驗,生物在老化的過程中血糖數值的確會愈來愈高,所以現在醫界也有人主張將血糖值視為個人老化的指標。

但這是第2型的糖尿病才有的現象,第1型糖尿病大部分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,是突然發生的,跟年齡的增長沒有任何關聯。

雖然中老年人的血糖值的確有變高的趨勢,但檢測的判斷標準仍舊是統一的,不能因為年紀大了就把血糖超標視為理所當然,還是要做好血糖控制,預防糖尿病上身。


資料來源:早安健康摘自《我的人生不被糖尿病控制》/林嘉鴻(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)/三采


顯示文章 :  排序  
回覆主題   [ 1 篇文章 ] 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


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
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
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

搜尋:
前往 :  

cron